摘要:一毕业便在世界排名13的餐厅工作,李姿璇如今是米其林三星中餐厅“唐阁”的新任酒水经理,也正是她之前在餐厅的工作经验为之后的葡萄酒之路奠定了基础。
2017年回到上海后参加酒单大奖赛颁奖
别看李姿璇头顶着诸多“光环”,她坦言自己并不是个注重头衔的人,可能也因此不会像别的侍酒师那样乐此不疲地参加比赛。
“如果我必须在比赛中得到什么成绩,才能做什么事,我才会去花时间去参加。如果只是为了一直拿名利,我不喜欢把自己逼得那么紧。”李姿璇坦言。
她的母校之一是波尔多CAFA侍酒师学院。一般选择这类学校,很多都是冲着葡萄酒去留学,令人意外的是,她去法国原先是为了学油画。
“受舅舅的影响。因为他是美院的油画老师。”李姿璇解释道。
巴黎生活照
不过到了法国后,李姿璇就改变了主意。当时,她通过一个华人论坛,前去参加组织的一些华人活动,并认识了很多来自蓝带厨艺学校的朋友。因为他们全是厨师,所以聚会的时候,就会一起做饭,也自然会配酒,这也让李姿璇感受到了餐酒配的魅力。
选时,她想到法国有“三种水”很出名:香奈儿5号香水,依云矿泉水和拉菲葡萄酒。不过,她对和前两者有关的职业都没兴趣,正好自己喜欢吃吃喝喝,就决定去从事葡萄酒业。
起初,李姿璇对侍酒师这个职业还不太了解,只是觉得学葡萄酒就要去波尔多,而且CAFA又是在这行中全法排名前几的学院,便选择了这所侍酒师学院。同班同学中,也有很有“底子”的学生,因为为自己家酒庄工作,原本就懂很多,回国后如今在宁夏九月兰山酒庄做庄主。
“我是零基础。当时刚去的时候连赤霞珠是什么都不知道。”李姿璇说。
在CAFA的学习模式基本是一周上课,一周去酒庄,也会去葡萄园采葡萄。如果想做酒窖管理的同学会被安排在酒窖,想做侍酒师的人会被安排在餐厅或星级酒店实习。学习过程中,李姿璇在摸索中慢慢上路,也越来越想要成为侍酒师。
在美国蒙大维酒庄(Robert Mondavi Winery)
在法国做侍酒师,有个“门槛”,就是获得国家侍酒师证,不然在这个圈子很难生存,但实际上通过的人寥寥无几。考试要考一周左右,有4小时的理论笔试,还有餐酒搭配、盲品、服务等。另外实习期间要完成40页的论文和答辩。难度之大就连很多法国人都考不过。
“读CAFA的人真的很多,但若没有拿到这个证,这两年就是废的,因为CMS(侍酒师大师公会)在法国不被认证,法国只认他们自己的系统。”李姿璇解释道。
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,她的份实习在巴黎米其林二星Akrame餐厅。主厨Akrame为了地培养李姿璇,让她了解每道菜、以及酱汁怎么烹饪和搭配,安排她前三个月在厨房里工作:做开胃小食、甜点、摆盘等,几乎和厨房的各部门都接触了个遍。
这段经历也为她得到在米其林三星餐厅Alain Ducasse au Plaza Athénée的工作机会。之前,她就一直很膜拜Alain Ducasse这位世界星级名厨,有次去他们餐厅吃饭聊天时,便跟餐厅侍酒师表达了想去那里工作的意向。
主厨Ducasse和Akrame的私人关系非常好,通过各种渠道打听、重重考核,以及在Akrame餐厅经理的推荐信下,李姿璇很快便被录用了。
期间,她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,比如客人会问很多刁钻的问题:盘子是在哪买的,椅子是哪个设计师定的, 因为在法国,每个主厨都有自己的风格。如果有任何问题答不上来的话,是对餐厅的一个风险。
李姿璇介绍说,餐厅在录用之前就会给到相关资料,得一一背下来,上岗后也要每天做简报,所以需要法语非常好。那万一真不知道答案,怎么去应付这个场面呢?
“我会叫其他知道的人过来。但是我不会让自己不知道。”李姿璇答道。
Alain Ducasse餐厅让李姿璇感受到了每个细节都要达到淋漓精致的完美,她举了些例子:“比如我们每天做准备工作时,都会量杯子与杯子、纸巾之间的距离;我们也会戴着白手套,把杯子转一圈,如果摸到一些小的瑕疵和破损,就会划到客人的嘴;还要注意头发怎么梳,发髻怎么挽,戴的丝巾怎么系,以及侍酒动作、跟客人应该多久讲话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