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朱江Marc,是个13岁时就开始喝酒的“坏孩子”,长大之后,因为兴趣从程序员转做葡萄酒教育,在28岁的时候,正式被“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联盟”聘为区市场顾问。
还是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,你是哪一年进的葡萄酒领域,什么机缘?近在忙些什么?
大家好,我叫朱江,一个80后地道的老北京人。我从1994年起就开始接触葡萄酒,当时偶然在一本杂志上面看到葡萄酒,就着了迷。但是起初的几年由于年龄的限制,我没能去了解它,一直到2001年去法国留学,才算是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杯酒人生。
本来以为,到了法国,就可以和法国人一起痛痛快快地喝酒了,当时根本就没想到其实葡萄酒里面还蕴含着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。
等到了学校,也就2天之后吧,校方给我们举办了一场留学生的欢迎酒会。酒会上有几个法国的学长端着一杯甜酒过来给我喝,好像当时拿的是一款卢瓦尔河谷,莱昂丘的贵腐。
我当时只知道葡萄酒有干红和干白,压根不知道还有甜酒这东西,拿过来一饮而尽不说,还扯着嗓子来了一句:“嘿,葡萄酒里面不要加糖。” 这一句话引得现场哄堂大笑。
刚到法国,时差都没倒过来,就先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,从那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:除了学习好知识以外,更要提高自己在葡萄酒方面的造诣。当然,当时我也不知道WSET是什么,只是觉得在这个葡萄酒故乡要待几年,怎么样也得学习一下葡萄酒的知识。就好像来趟北京,一定要去趟天安门一样。
我在法国的学生时代持续了6年,学的是信息管理,毕业后在巴黎做了3年工程师,或者也可以说就是一“码农”。但是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,葡萄酒都是我离不开的东西,每到周末约上几个小伙伴,炒几个小菜,开几瓶好酒,早就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。
随着喝的酒越来越多,我学到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。慢慢也从一名门外汉,变成了菜鸟,再变成酒客、酒鬼,到现在的品酒师。回头想想这一路走来,很艰辛,但也蛮有意思。
2010年我回国的时候,本来想法很简单,回来后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地干吧。但是在我临上飞机的前几天,一个法国同学给我打电话道别,他在电话里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:“你虽然是信息管理学硕士,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其实你在葡萄酒方面的造诣已经到达了什么地步?”
刚回国的前几年,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,一边在公司写代码,一遍兼职做点葡萄酒方面的工作,比如:周末出去讲讲课,自己开个网店卖点酒啥的。虽然也考下了一些品酒师的认证,但是毕竟没有把葡萄酒作为主业去发展。
一直到2014年的2月,一个偶然的机会,波尔多葡萄酒协会来访问,找我去当翻译,活动之后我有机会和会长单独聊两句。
听他说到法国葡萄酒未来在的发展计划,并且他们确实需要一些懂法语的品酒师合作的时候,我当时内心的那股潜藏了4年的欲望突然间就像井喷式地爆发出来了。
当时我非常明确的告诉自己,葡萄酒是我一直放不下,也不能放下的东西,这是我的目标。也就从那时候起,我变成了一名真正的葡萄酒文化传播者。一直到现在,我都是在从事葡萄酒教育的相关工作。
时至今日,法兰西就是我的第二故乡,葡萄酒更是我不可或缺的“营养来源”。